您家钢构厂房验收老卡壳?八成是资质等级没整明白!去年西湖区就有个活例子——某公司接了个2000万的展馆项目,因为三级资质硬要干二级的活,结果被住建局抓现行,罚款都能买辆特斯拉了!今儿咱就掰开了揉碎了说说这钢结构工程资质等级的门道,保准比看施工图还清楚!
资质等级咋划分
这事儿得从西湖边上的案例说起。某文创园钢构楼梯塌了,一查施工单位居然用三级资质接二级的活!现在杭州的规矩是:
→ 三级资质:只能搞12米以下的轻钢厂房
→ 二级资质:能接36米以下的场馆
→ 一级资质:摩天大楼随便造
(您说那个楼梯塌了冤不冤?就跟让骑三轮的考大货驾照一个理儿)
升级要花多少银子
去年余杭区有家公司从三级升二级,总共花了28万!钱都砸哪儿了
- 人员挂靠费:注册结构师一年6万起(跟租车一个价)
- 设备采购:至少要备3台超声波探伤仪(国产的也得七八万)
- 业绩包装:找中介做假合同被查风险大(查到五年禁入)
(偷偷告诉您:正经升级比挂靠贵,但踏实啊!)
材料准备三大坑
滨江区老张去年材料被打回三次,问题出在哪?他们把焊接工艺评定报告整成了复印件!重点材料清单收好:
企业资产证明(流水要够500万)
技术负责人履历(必须主持过2个同类项目)
设备购置发票(千万别用租赁合同糊弄)
社保缴纳记录(要连续半年以上)
(您可别学萧山那家公司,拿PS的社保清单,直接被拉黑名单!)
三级资质够用吗
这话就跟问自行车能不能上高速似的——看您干啥用!西湖景区管理局去年招标数据:
→ 景观栈道项目:80%要求二级资质
→ 配套用房项目:60%接受三级资质
(您要是只想接民建房顶加层,三级确实够用。但想碰政府项目?门儿都没有!)
挂靠资质真的划算
去年下沙大学城项目出事的那个案例还记得吗?挂靠方收了15%管理费,结果工程出事赔了300万!这买卖:
→ 省了20万升级费
→ 赔进去300万+行业除名
(这账怎么算都血亏啊!就跟为省停车费吃罚单一个道理)
升级后能多赚多少
拿钱塘区两家公司对比:
| A公司(二级资质) | B公司(三级资质) |
---|
中标率 | 68% | 23% |
工程单价 | 3800元/㎡ | 2500元/㎡ |
利润率 | 22% | 15% |
(您瞅这差价,干一单就够升级费了!) | |
小编说句掏心窝的
在杭城混了十年钢结构,见过太多老板在资质上栽跟头。要我说啊,资质等级就是行业的隐形台阶——您想往上走,这台阶绕不过去!现在西湖区推行的电子资质证书,查真伪只要扫二维码,那些搞挂靠的越来越没活路了。不过得吐槽下:每年续期要交的业绩证明,跟考证续期一个德行,就不能简化点吗?听说最近有代表提议取消纸质材料,这事儿要成了,估计又能省下不少打印店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