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品
    动态
  • 联系
    客服
  • 在线
    咨询
  • 服务
    热线
  • 微信
    公众号

贵州日报 | 奋斗凝聚前行力量 劳动铸就时代荣光——贵州省住建系统2025年劳动模范先进典型风采展示

来源: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来源 2025-05-16


劳动,是大地上的诗行,镌刻着时代的重量;奋斗,是岁月里的光芒,照亮了平凡中的不凡。2025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贵州省住建系统有5位职工分别获全国劳动模范和贵州省劳动模范、贵州省先进工作者表彰,他们中,有人在高原雪线点亮万家灯火,有人以匠心打磨毫米精度,有人用实干铸就能担当的“铁肩膀”,有人用脚步丈量乡村振兴的蓝图。

这个“五一”,我们以笔为礼,致敬每一位在平凡岗位上书写非凡的劳动者。劳动节的意义,从来不止于歌颂,更在于传承,愿这份精神薪火,点燃更多人心中的奋进之火。

全国劳动模范 向前

青春燃烧在高原 雪域奋斗勇向前

从云贵高原出发,在黄土高原成长,再到雪域高原闪光,有这样一个融入年轮的人,他与高原有着不解之缘,我们在他身上感受到了从容、睿智、进取、勇于超越自我,越是艰难越坚定,越是困苦越向前。

他,就是中国水利水电第九工程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向前,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首批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贵州省劳动模范、首届西藏自治区质量奖获得者、中国电建集团先进工作者”“青年岗位能手,西藏DG水电站首台机组投产发电特等功臣,中国电建奋斗在雪域高原上的好青年。

2007年参加工作以来,向前一直扎根基层一线,先后转战于贵州、云南、湖北、山西、西藏等地,参与了十余项国家重点水利水电、光伏发电、房建、旅游文化产业等工程建设。

他是追求卓越的实践者,是革故鼎新的创新者,也是逆境攀高的攻关者

在拥有5项世界之最、4项西藏之最、3项雅鲁藏布江之最的西藏DG水电站,其大坝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也是雅鲁藏布江上第一座百米级碾压混凝土重力坝,电站建设面临海拔高、低气压、强辐射、寒冷、干燥、昼夜温差大等世界级技术难题和挑战,在国内外尚无经验可以借鉴。

向前直面难题,提出高海拔寒冷地区碾压混凝土VC值动态控制的理念。针对主要症结,运用头脑风暴法,先从人、机、料、法、环五个方面对碾压混凝土VC值动态控制进行分析研究,通过理论研究与不断试验,最终掌握了该地区不同气候、不同时段碾压混凝土的最佳VC值,该项措施能精准地根据仓面气候环境对出机口碾压混凝土VC值准确地控制。为高海拔寒冷地区复杂多变的气候环境条件下碾压混凝土施工提供有效的质量保障,也为以后类似工程提供技术参考。

为了减轻工程建设对西藏高海拔地区脆弱自然环境的影响,打造绿色环保、生态可持续工程,向前与项目团队进行多次调研、综合分析首次实现了坝式开发的大型水电工程无开采料场先例。开发了适应于各种复杂料源的砂石骨料制备系统,形成了适用于高原大型水电项目工程开挖料综合利用的成套技术;实现绿色、安全、高效建设DG水电站工程,并实现了料源规划生态利用节约投资这一完整体系的实践,对其他工程具有可复制、可推广意义。

无论是科技创新还是生产经营管理及技术质量管理,向前依靠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通过推动建章立制、带领团队科技创新、提升项目经营能力、提炼企业文化体系、塑造企业精神,不断提升、不断创造,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党员的风采,用优秀的成果助力工程建设和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贵州省劳动模范 刘耀杰

护航工业动脉 铸就电力脊梁

黝黑的脸庞、粗糙的双手、常年沾着油渍的工作服——这是中建四局安装工程有限公司电工班组长刘耀杰的日常形象。2025年,他获得贵州省劳动模范称号,用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为新时代产业工人奋斗精神写下生动注脚。

打铁还需自身硬。这是刘耀杰2015年初入中建四局时的座右铭。多年来,他凭借勤奋好学的钻劲、吃苦耐劳的韧劲、勇于创新的闯劲,用实干与坚守诠释了劳模精神的深刻内涵。

2021年,贵州扎佐轮胎厂项目突遭地震,炼胶车间配电室严重损毁,生产线面临瘫痪。刘耀杰主动请缨,带领团队连续奋战20小时,抢通电力生命线,保障企业灾后72小时内复产。关键时刻顶得上,靠的是平时积累的真本事。他说。

2022年春节前夕,项目关键设备突发故障,工期压力陡增。本已买好返乡车票的刘耀杰退掉车票,留守抢修。他白天排查故障、调试系统,夜晚研究图纸、优化方案,连续奋战17天,最终提前3天完成设备全面修复。设备早一天运转,项目就多一分胜算。他用行动诠释了责任与担当。

技术突破的步履从未停歇。在贵州扎佐轮胎厂项目中,刘耀杰采用模块化布线+智能监测系统,提升电缆敷设效率。面对首批轮胎按期出库的硬指标,他带领团队制定分项销项表,仅用5个月完成全钢工程轮胎试制,推动生产线提前3个月投产。该项目获评国家绿色工厂,成为我省智能制造标杆。

2023年,刘耀杰作为中建四局唯一产业工人代表,当选中国工会十八大代表。会上,他结合自身实践,提出了加快建筑业工人队伍建设、缓解建筑业工人老龄化”“用工荒的提案,为2亿多农民工权益发声,为建筑业及相关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助力。

从技术实践到为工人权益奔走呼吁,刘耀杰始终扎根基层一线。他从未因荣誉停下脚步,利用业余时间主动学习烧电焊技术,持续精进多领域技能,为攻克复杂工程难题积蓄硬实力;更在项目部开设电工课堂,系统讲授设备维保、安全规范等实操课程,带动身边多名工友考取了高空作业证。他说:荣誉属于奋斗者,我要把技能传给更多人。他的行动让工匠精神在基层生根发芽。

如今,刘耀杰正带领团队投身贵阳轮胎厂实心胎及空气弹簧项目建设,他立下军令状:必须实现100%供电可靠性。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无数如刘耀杰般的劳动者,正以匠心为炬、以实干为帆,书写新时代产业工人的奋斗篇章。

贵州省劳动模范 梁骞

铿锵玫瑰绽芳华 巾帼建功展担当

巾帼不让须眉,红颜更胜儿郎。梁骞,贵州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她以女性特有的坚韧与智慧,在建筑行业书写着动人的巾帼传奇。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面对如何凝聚企业员工力量、激发创新活力,她提出党建促发展、创新提质量、生产靠安全党建+”工作思路,大力推动项目部五化建设。一时间,红色旗帜插遍项目一线,企业项目党支部100%全覆盖,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在竞争激烈的建筑市场,梁骞展现出超出常人的战略眼光,她主导编制《八建集团五年发展战略规划》,以六转型、六提升的构想,带领企业在2021年完成集团化组建,成为贵州建工集团首家二级子集团,实现华丽蝶变。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基石,她凭借多年工作经验,探索出一套独特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提出精英人才培养、师带徒、轮岗锻炼三大人才战略,打通企业人才培养机制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职业双通道。通过建立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蓄水池,逐步解决企业人才瓶颈问题。同时,她高度关注青年员工的培养,公司32名员工考取关键执业资格,20余人获得行业荣誉,为公司成功取得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建筑行业双甲级设计资质奠定了人才基础。廉洁是企业的生命线,她主导构建廉政风险防控体系,推出廉洁专栏”“清风课堂等特色平台,让清廉之风吹拂企业每个角落,为企业稳健发展保驾护航。

工作中的梁骞雷厉风行,生活里的她却满怀柔情。职工住宅D级危房疏散任务艰巨,她迎难而上,日夜坚守,成功疏散160余户住户。她把女性的细腻亲和融入关爱职工的行动中,为困难职工争取优惠政策,定期深入项目一线关怀员工,还用心完成500多名离退休人员的移交管理工作,事事做到职工心坎上,用实际行动诠释责任与担当,赢得职工们的真心爱戴。

贵州省劳动模范 陆明浩

秉持一颗匠心 规划建设城市

陆明浩,贵州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项目管理工程院副院长,一名城市建设的工程师,他始终默默奉献,矢志不渝地奋战在工程建设的最前沿,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团结协作、勤勉奋进、勇于奉献的企业精神。

在安顺市紫云自治县挂职期间,陆明浩深入一线,牢记组织的重托,发扬党员精神,面对困难从不退缩。他参与多项大型建设项目的推进,从任务布置到施工管理,再到与群众的沟通,每一步都力求做到极致。尤其在7000人规模的市级示范性民族高级中学建设项目中,他创新性地实施了规划引领+项目管理双驱动模式,不仅有效缩短了建设工期,节约了成本,更通过科学规划为紫云县城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实现了城区规划的全覆盖。他常说:规划不只是一张图纸,更是在土地上的生命体。

在铜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挂职时,陆明浩以身作则,带领团队坚守在重点建设项目现场。他优化项目基本建设程序,压实责任主体职责,科学评估造价,有效降低项目成本。同时,他积极推动构建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社会监督机制,显著提升项目质量。在中南门古城3A景区建设项目中,他将数字化管理机制引入,确保了项目的按时完成,获铜仁市人民政府记个人二等功一次。

2022年起,陆明浩将战场转向了武陵山区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修复项目。他制定了实用性项目实施及验收管理细则,大大增强了项目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这一细则也得到了广泛认可和推广。

从业20余载,陆明浩始终坚守在规划编制、建筑设计、项目管理、工程咨询等一线岗位。他主持参与完成了公司百余项规划设计类项目的编制工作,业务范围覆盖了民用建筑、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生态建设等多个领域。凭借严苛的专业精神,他先后5次斩获省优秀规划设计各类奖项,4次获得市县级表彰。此外,他还被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聘请为乡村振兴技术服务专家库专家,贵州省工程勘察设计协会既有建筑改造与城市更新分会专家。2022年,他获得贵州省最美劳动者称号;2024年,被授予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

陆明浩,这位坚守匠心的城市规划建筑师,以他的智慧与汗水,坚守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岗位,耕耘不息。

贵州省先进工作者 李洋

深耕绿色建筑 筑梦生态贵州

在贵阳市白云区的一处老旧小区内,贵州省建筑科学研究检测中心高级工程师李洋手持爬壁检测设备的遥控器,细致地观察着检测数据。这里的外墙空鼓已经影响到保温层了,保温性能下降会明显增加建筑能耗。李洋总能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间捕捉到肉眼难辨的能量流失。

拥有博士学位的李洋,扎根贵州建筑节能领域多年,先后获得贵州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二等奖、贵州省土木建筑工程创新三等奖、贵州省土木建筑工程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等奖项。他带领团队建立的三级递进式节能技术体系,如同为贵州山地建筑定制的低碳密码,所研究的成果形成贵州省《自然通风设计计算技术导则》《空气源热泵系统现场测试规程》等多项标准导则,相关技术成功应用于贵州大学西校区、中天未来方舟等重点建设工程。

在毕节市威宁自治县二塘镇移居建设项目中,李洋带领技术人员,先后10余次深入镇区开展绿色规划设计,并对环境提升目标开展专项研究。节能技术不是实验室的展品,必须长出适应贵州水土的根须。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他们完成了二塘镇环境、资源等基础参数的分析评估,并对乡镇民居的设计建造提出了绿色优化方案,有效提升了新镇区的绿色和宜居性,助力该镇区顺利入选贵州省100个示范小城镇工程。

每个数据背后都是老百姓的电费单。这位痴迷于能耗曲线的工程师,办公室里最显眼的位置挂着全省乡镇分布图。作为项目负责人,李洋累计完成绿色建筑、生态住区咨询、可再生能源系统评测等项目60余项,其中包括中铁建山语城、贵州茅台医院、黔贵国际医院、贵安档案馆等一批高绿色星级的重大项目,以及中天未来方舟集中能源站、贵安云谷能源站等大型综合能源中心的评测及优化工作,实现了技术难度的突破。

从博士生到学科带头人,李洋始终保持着实地调查的习惯。沾着泥土的登山鞋与磨得发亮的实验仪器,共同构筑起这位绿色科技工作者的精神坐标。说到支撑自己坚持绿色建筑的信心时,他说:贵州的生态禀赋,就是科技创新的天然实验室,希望能为这里的绿色低碳发展贡献微薄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