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品
    动态
  • 联系
    客服
  • 在线
    咨询
  • 服务
    热线
  • 微信
    公众号

贵阳花溪:“四个三”工作法破题 城中村改造驶入快车道

来源: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来源 2025-11-18

立冬一过,贵阳的寒意便湿漉漉地弥漫开来。但在贵阳市花溪区十和田片区城中村改造项目的工地上,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高耸的塔吊挥舞着巨臂,工程车辆往来穿梭,机器的轰鸣声奏响着城市更新的序曲。拔地而起的安置楼群已初具规模,工人们正紧张有序地进行外墙和内部施工。

十和田片区项目目前已完成总工程量的81%,预计2026年3月就能交付使用。这一项目的快速推进,是花溪区创新运用“四个三”工作法,系统破解城市更新难题的集中体现。2024年以来,该区共实施7个城中村改造项目,涉及改造户数7192户,总投资规模超百亿元,目前该区7个安置房项目8966套建设进度已超65%,预计2026年10月前全部建成交付。

如此庞大的改造工程,如何能实现快速、平稳、高质量推进?花溪区在实践中摸索出的“四个三”工作法告诉了答案。

——紧盯“三个关键”,夯实项目根基。花溪区在项目谋划阶段就紧紧抓住政策、资金、群众这三个核心。深入研究国家政策导向,精准包装项目,累计争取各类补助资金7.89亿元,争取城中村改造专项借款90.62亿元。同时,通过“负面清单+正面清单”机制广泛听取民意,将群众反映强烈的消防隐患、基础设施短板等问题纳入改造方案,赢得了广泛支持。

——用好“三个机制”,打通实施堵点。面对征收和手续办理两大难题,花溪区构建了高效的攻坚体系。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包保责任制,确保问题在一线解决;“三色管理”和倒排工期,推动7个项目的关键手续在3个月内全部办结;创新“五以四包”促签机制,以“以奖促签、以控促签、以责促签、以情促签、以廉促签”组合发力,配合“大厅式集中谈判”和“四包”责任制,实现赵家山项目45天完成263个编号签约、60天完成拆除交付,全程零上访、零强拆。

——突出“三个导向”,提升安置品质。花溪区坚持以“好房子”标准推进安置房建设,确保群众从“忧居”变“优居”。目标导向上,优选地段建设安置房,严格质量管控,推行“样板引路”;需求导向上,通过坝坝会、“敲门行动”广泛吸纳群众对户型、配套的意见,产权调换安置比例达99%;系统导向上,落实安置房与基础设施“五同步”,配套建设农贸市场、健身步道、幼儿园等设施,推动片区功能整体跃升。

——把牢“三个关口”,保障行稳致远。百亿投资,资金安全是生命线。花溪区通过精准的成本测算、设立资金专户封闭运行、创新“征收+拿地”等模式盘活资源,形成了“投入-平衡-回流”的良性循环。据测算,改造后将释放净地3776亩,土地出让收益预计可达180亿元,能全覆盖开发成本,确保了项目的可持续性。

机器的轰鸣,是城市向前迈进的足音。从村民们的期盼,到基层干部的奋战,花溪区正以系统性的创新实践,在城中村改造的考卷上,写下提速提质的答案,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于民。

来源 天眼新闻